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0月22日下午,行政管理学院在学院会议室开展以“高校教师的多重角色与科研的定向深耕”为主题的“强师赋能”教师培训。培训由郭笃凌教授主讲,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各教研室负责人及全体教师参加。
培训伊始,郭教授认为在AI技术重塑知识生产与传播模式的今天,高校师生普遍面临角色模糊、发展路径单一的困境。传统的“教学-科研”二元对立思维已无法适应时代要求。他强调,破局的关键在于构建一种动态的、积极的共生关系,让二者彼此滋养,共同服务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与知识的前沿探索。

针对“教师多重角色与职业发展”的议题,郭教授认为,卓越的高校教师应是教育者、研究者、学习者和创新者的统一体。应将自身科研项目中遇到的真实技术难题转化为本科生课程的探究性课题,让课堂成为科研的“预演场”,同时让学生的奇思妙想又为教师的研究提供宝贵灵感。“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割裂的,‘教’与‘研’在其职业发展中应实现内在的统一与升华,”郭教授点评道,“这证明,职业发展的瓶颈,恰恰可以通过角色融合来打破。”

面对信息过载和AI工具普及带来的知识焦虑,郭教授在“广泛学习与科研的定向深耕”部分给出了他的见解。他认为,AI时代,“广博”与“精深”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关键在于建立“以明确的科研问题为导向”的学习范式。郭教授强调:“广泛学习不是为了成为‘通才’,而是为了在关键领域成为更具洞察力和创新力的‘专才’。师生的核心能力,正是在这种‘为深耕而博学’的实践中锤炼出来的。”

最后,郭教授从“学科壁垒的打破与科研的境界”层面,展望了教学科研共生的更高愿景。“当教学与科研共同面向那些单一学科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时,壁垒便不攻自破,”郭教授总结道,“这时的课堂,是协同探索的学术共同体;这时的科研,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场。师生在此过程中,抵达的是一种融会贯通、跨界创新的新境界。”

整场讲座内容翔实、论述深刻,现场互动热烈。各位教师纷纷表示,郭教授的讲座不仅厘清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更为他们应对AI时代的挑战、规划个人成长路径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指南。大家相信,以此理念为指引,将在拓展教学科研视野与实践应用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共同推动我院人才培养与学术创新工作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