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晓宇,女,山东潍坊人,行政管理(本)19-1班学生,现拟录取于武汉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在校期间获得多次比赛的一等奖并顺利考取英语四、六级证书以及教师资格证等证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注脚
从小到大,我都是平凡的不起眼的人,没有出色的成绩,也没有站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的能力。我总会羡慕那些自信的人,他们可以在大场合下毫不怯场,也可以游刃有余地解决手中的任务,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清晰地制定着自己的人生规划。
很遗憾,我不是那般自信的人,比起突破自我,我更习惯于选择待在自己的舒适区。我的人生好像始终是被推着走的,只听别人说到了某些节点应该做什么,虽没有落队,但也从来不敢向前迈一步。按部就班的生活过于枯燥,且摸索不到光。进入大学后,学校里的生活不再是机械式地读书,而更加注重学生的多方面发展。这种培养模式的转变,对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大一时,给自己壮着胆子参加了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面试,但由于没有提前做好准备,毫无疑问地没能如愿进入青协。这次小小的失败使我鼓起勇气想要迈出的脚步骤然被打断,我又回到舒适区原地踏步,却也同时张望着期待有更多机会能够拉我一把。
终于,我又得到了一次机会。大一下学期,学校举办了招生广告创意大赛,在同学的邀请下,我们四人一组参加了比赛。过程无疑是煎熬的,可借鉴的经验很少,绝大部分只能靠我们自己的摸索,那些对着ppt删删改改的日夜,和同学一起讨论的时刻都是成长中弥足珍贵的回忆。最终,我们站在了领奖台上,分享着获得第一名的喜悦。从那一刻起,我突然觉得,我的人生不应该被困住。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有人喜欢“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亦有人喜欢“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积极进取。如果有些路走不通,不妨换个思路。既然畏惧在人前发言,我就尝试着在自己热爱的方面前行。考虑到自己从小对写作有些兴趣,我便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相关活动,在学校多次举办的征文比赛中都荣获一等奖。这给予了我更多的勇气和信心,在此激励下,我参加了市里的写作比赛,也向公众号投过几次稿,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人生有无限可能。我本以为自己的大学生活,会坚持自己的热爱,然后默默无闻地度过。直到学校举办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切开始有了转折点。记得暑假里,舍友特意来邀请我一起完成志愿服务项目,我们最初经验不足,就不停地搜集、整理资料并寻找相关有经验人士的帮助,付出了很多努力,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最终成功获得了第一名,成立了志愿服务队。成立志愿服务队,意味着要真正的做实事。从服务队招新到举办一次次活动,都需要细致的沟通、认真的策划以及有力的领导,我并不擅长这些方面,但也总要硬着头皮上,人生没有白走的路,这些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击溃我的脆弱,又予我坚强和勇敢。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大学四年的生活接近尾声,回顾四年的生活,有颇多收获,学校给予了我很多挑战自我的机会,在学校推行的完满教育中,我是实践者,亦是受益者。在征文比赛中,窥见自我的爱好与信心;在演讲比赛中,突破自我的束缚;在各类创新比赛中,战胜自我的庸碌;以及在其他丰富多彩的比赛中,寻见更好的自己。这些经历,悄无声息地凝结成宝贵的经验,对于我的考研之路以及在生活中为人处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亦如一盏盏明灯照亮我脚下的路。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记得在高中时期学到这句话,我就在想,大概我的人生也如同这句话一般,险阻而又漫长。上了大学后,我才知道原来还有另一句话,叫做“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提起考研,我认为它是漫长而又短暂的,是孤独而又喧嚣的。在听考研课程的直播中,每次都会有很多评论,发表评论的大家来自天南地北,却因为考研聚在一起,评论里有人答疑解惑,有人活跃气氛,大家相互鼓励,即使隔着屏幕,却也能感觉到大家的温暖和干劲。后来,我看到一个直播间的观看人数能达到四百多万,也就是说,在那些疲惫不堪的日子里,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在我看到以及看不到的地方,一同前行。但旁人给予我的,最多是帮助和指引,唯有自己的力量,才是无数困惑的答案。
从晨光熹微到夜阑人静,日复一日地翻篇,每天看似都波澜不惊,但在这些平淡的日子里,夹杂着因英语题错题率低的欢喜,对知识掌握仍不到位的焦虑以及想和朋友一起吃喝玩乐的躁动,这些交织的复杂情绪,无论悲喜,在现在看来,都是独家珍贵的回忆。无论是在自习室里困得趴桌子上就能睡一觉的时刻,还是因为做不对的英语题而焦虑得大把掉头发的时刻,亦或是晚上踏着熄灯时间急匆匆赶回宿舍的时刻,那一幕幕闪现在我眼前,熟悉得像是上一周的事情,回过神来,惊觉这些画面已经是去年的事情。我想把考研看作一封信,它载着春日和煦的微风,夏日永不停歇的蝉鸣,秋日纷飞的落叶以及冬日的风雪交加,混着酸甜苦辣百般滋味,寄给盛夏,寄给那个不服输的自己。
人生是难以越过的重重高山,山高路远,一座山后还有另一座山,疲惫且枯燥,但每座山外有每座山的风景,浪漫且迷人。再过一段日子,我大概会忘记考研期间因为某道反复做错的题目而苦恼的情绪,忘记因为某次题目全对后立刻同朋友分享的喜悦,但我始终感激成全我小小愿望的学校,感激那个从未想过放弃的倔强的21岁的自己。
(撰稿:毕晓宇)